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联系我们

米乐体育赛事

地址:浙江省乐清市北白象镇澳门中路2号
电话:

咨询热线0577-6292 9885

安徽合肥高新区被刷屏了!​一起来看看

来源:米乐体育赛事    发布时间:2023-10-17 19:41:34

  重磅!人民日报、新华每日电讯、安徽日报分别专题聚焦合肥高新区量子赛道,在合肥市高新区,一条并不宽阔的云飞路家喻户晓。这里坐落着以国盾量子、本源量子、国仪量子为代表的几十家量子科技公司,被人们称为“量子大街”。这三家量子领军企业分别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三位院士创办。

  科创安徽工作室今天摘选三篇专题文章,深度呈现合肥高新区的发展成果,供各地参考借鉴。

  量子计算、量子通信、量子测量……随着量子科技的不断突破,应用场景逐渐向纵深拓展,量子产业呈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这项看似“高冷”的前沿科技,已悄然应用于不少领域。交易优化、天气预报等领域,都也许会出现量子科技的更多身影。

  依托先进的量子科技,能进行哪些产业应用?量子产业在我们国家发展现状如何?记者做了采访。

  在合肥本源量子计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技术人员正在进行生产操作。 代 群摄

  专家介绍,量子产业是指基于量子信息技术形成的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量子信息技术包括量子计算、量子通信和量子测量等,由此产生相应若干个产业赛道。

  作为一种进行高速运算、储存、处理信息的新型计算技术,量子计算将给现有经典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带来质的飞跃。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合肥本源量子计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郭国平表示,量子计算当前大多数都用在科学研究,也在探索商业化应用,其核心硬件为量子计算机整机。

  启科量子首席科学家罗乐举例,量子计算在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金融等领域都大有可为。例如,利用量子计算,能在AI领域加速数据处理和算法运行;利用量子计算还能够直接进行小分子模拟,这是生物医药领域进行药物开发的核心环节。

  发展量子信息技术,促进创新成果应用与产业培育,将推动我们国家信息社会和数字化的经济升级演进。

  近年来,我们国家量子计算领域成果丰硕。光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号”、超导量子计算原型机“祖冲之号”接连问世,量子测控一体机、量子计算云服务平台、超导量子计算操控系统等产品相继发布,相关配套的研发成果也不断涌现。

  量子通信领域的创新活力竞相奔涌。科大国盾量子公司总裁应勇介绍,国内目前已发布高速量子密钥分发设备、量子卫星小型化地面接收站、单光子探测器等核心产品,量子通信城域网——合肥量子城域网已正式开通,量子科技进一步走进民生、服务民生。

  关于量子测量技术,国仪量子(合肥)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贺羽和记者说,传统测量技术在分辨率和灵敏度上有一定局限,量子测量技术能精细到纳米、亚纳米量级,“将量子精密测量用于生命科学领域,能精确分析血液中极微量物质含量;用于超导材料的研发,能实现纳米级别的表面磁性分布成像;用于石业则能轻松实现对地下油气存储分布勘探等。”

  据介绍,国仪量子研制的量子钻石原子力显微镜目前已应用于多项科学研究,国盛量子研制的量子电流互感器已应用于电网电流监控,对保障电网稳定运行发挥着相应作用。

  技术创新是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只有不断进行技术突破,才能持续提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性能。

  当前,我们国家量子科研成果不断拓展。以安徽省合肥高新区为例,由“十三五”初期的每年2至3件,发展到2021年每个季度2至3件,再到如今每个月都有新技术或产品发布。

  “量子产业属于技术和人才的密集型产业,其发展有赖于一个国家完善的科研和技术体系。”郭国平介绍,多家量子企业的背后都有来自高校、科研院所等科研力量的大力支持。

  推动量子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政策体系、产业环境,也在逐渐完备。量子产业既需要基础科学、材料科学、光学元器件以及传统设备使用商等上下业企业的支撑,也离不开政策、资金、人才等因素。

  在合肥高新区,量子产业已初具规模,构建起了量子产业生态。合肥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宋道军介绍,目前合肥高新区共有量子企业54家,其中从事量子关键研发技术与应用的企业25家,位居全国第一,量子上下游配套企业29家。全区2022年量子关键研发技术与应用公司实现营业收入近14亿元。

  宋道军表示,高新区从始至终坚持“政府支持、国资主导、社会补充、多方参与”的发展路径,大规模新建科技公司孵化载体,形成了以“量子大道”为核心的产业集聚空间。

  “没有合肥高新区,就没有我们的快速成长。”幺正量子公司CEO贺冉表示,幺正量子的发展受益于高新区各项政策的大力扶持,在企业研发费用、固定资产、房租补贴、税收优惠等方面都获得了政府帮助。

  宋道军介绍,合肥高新区正在和中国科大深化合作,联合科技领军企业,加速中国科大先进的技术研究院和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提质升级,多方协同建设量子未来产业科技园,全力打造未来产业科学技术创新和孵化高地。

  放眼全球,量子产业高质量发展整体处于从基础科研与实验探索向产品研制与推广应用过渡阶段,市场处于培育期向快速成长期过渡阶段。截至目前,中国、美国、日本、欧洲等国家和地区,都相继启动了量子科技发展计划,加大量子科技发展的投入。

  专家认为,我们国家量子产业已显示出产业赛道较全、科研实力较强等特点,也有基础设施体量较大、基建能力较强等优势。面对愈发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国量子产业有望加速实现新突破。

  展望量子科学技术研究和应用前景,需要培育量子通信等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抢占量子科技国际竞争制高点,构筑发展新优势。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加快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绿色低碳、量子计算等前沿研发技术和应用推广。围绕培育量子产业,全国多地出台有关政策积极响应。

  目前,量子产业仍处于成长培育阶段,整体存在规模小、投入大、应用少等特点。

  专家表示,为促使量子产业健康发展,应推进量子核心器件和关键技术攻关,在关键技术领域实现自主可控。郭国平建议,要鼓励加强基础研究和探索,引导产业链关联方参与技术攻坚,提高量子科技理论研究成果向实用化、工程化转化的速度和效率。

  国盛量子创始人赵博文认为,应尽快出台国家级量子科技和产业支持政策,整合各地资源,推动完善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相互配合、优势互补的发展模式。贺冉建议,快速推进量子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形成各类创新主体的协同创新格局,提高创新链整体效能,进一步落实各地专项政策的具体细则,针对性指导量子产业发展。

  企业是创新主体,启科量子负责人韩琢建议,推广“一企一策”精准服务,联合领军企业,打造量子科技公司联盟,促进科研成果的市场化,鼓励开展量子计算应用赋能场景示范。

  一个岛上,科学家正聚力攻关“人造太阳”未来能源;一条街上,科创产业集群持续“加持”新动能;一座谷里,快速推进的全世界创新中心建设张开臂膀拥抱全球合伙人。

  东风浩荡征帆劲,江淮春涌万象新。在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安徽以创新型省份建设为抓手,既倾力基础研究、创新策源,又践行创新驱动、创新引领,聚焦创新生态构建,开辟高水平发展的“科创安徽”路径。

  高约11米、重400余吨的“人造太阳”装置,看上去像一个巨大的“罐子”,顶部五星红旗高高飘扬,科研人员在控制室里投入地讨论着实验方案。

  这里是安徽省合肥市西北郊的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因为身处蜀山湖的中央,被形象地称作“科学岛”。岛上从事的大多是面向“国之大者”的基础研究。

  4月初,“人造太阳”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启动新一轮实验,目标是再次刷新核聚变能源研究领域的多项世界纪录。

  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宋云涛说,新实验不仅将冲击新的技术指标,还将探索更高效的运行模式,“我们要更高质量地点亮‘人造太阳’!”

  核聚变能源被视为人类“未来能源”。近年来,中国的EAST先后创造“1.2亿摄氏度等离子体运行101秒”“近7000万摄氏度等离子体运行1056秒”等世界纪录。

  切实加强基础研究,努力突破“卡脖子”技术,这是安徽给自己下的任务,也是安徽为科技自立自强做的贡献。

  安徽依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积极承接国家重大科学技术发展的策略布局,全力支持建设国家实验室、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已建在建拟建大科学装置12个、数量居全国前列,承担11项国家级全面创新改革任务、总数居全国第一位。

  聚焦核聚变能源、量子科技、深空探测等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安徽建立攻关项目“揭榜挂帅”“竞争赛马”运行制度,支持顶级科学家领衔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攻克一批“卡脖子”难题。

  “以应用研究带动基础研究,以基础研究支持应用研究。”安徽省科技厅相关负责的人介绍,目前安徽每年实施100项左右重大基础研究项目,核聚变能源、量子通信、量子计算等领域的原创成果世界领先。

  这里坐落着以国盾量子、本源量子、国仪量子为代表的几十家量子科技公司,被人们称为“量子大街”。这三家量子领军企业分别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三位院士创办。

  十余年前,在中科大潘建伟院士带领下,发源于中科大量子信息研究团队的国盾量子成立并入驻云飞路,成为中国最早探索量子信息技术产业化的企业之一。

  如今,慢慢的变多的科研人员走出高校院所大门,汇入这条大街创业。推动他们的既是心中的科技报国梦,也有更适宜科研成果“落地”的创业土壤。

  身为“90后”的国仪量子公司董事长贺羽,对创业之初时的忐忑记忆犹新:“那时量子还不是一个很火的概念,关注度不高,经常坐冷板凳。”

  而合肥高新区的热情,让他印象非常深刻。“高新区有接受高度创新前沿科技的理念,也有颇具吸引力的创新创业优惠政策。比如,企业房租全免,公司所有应届毕业生和外地就业人员在前三年享受房租补贴。”他说。

  出台新机制破解高校成果转化难,创办科技大市场化解成果定价难,完善金融体系解决企业融资担保难……安徽直面科学技术创新的痛点、难点、堵点不断实施改革,让科学家从实验室到市场的创业之路走得更顺、更远。

  国科量子、云玺量子……随着量子企业不断进驻,“量子大街”构筑涵盖量子通信、量子计算、量子精密测量的产业链,逐渐形成了我们国家量子产业头部企业集群。

  “我们目前在量子科技产业化方面取得的成绩,只是万里长征走出的一小步。”本源量子首席科学家、中科大教授郭国平说,“但是,正如蒸汽机第一次被装在马车上,谁能想到它孕育着改变世界的力量。”

  “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要建立人才教育培训与科学技术创新双轮驱动加速发展的大格局,促进产学研深层次地融合,让更多的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中科大校长包信和说。在中科大,专门新设立科技商学院,对标世界一流,聚力培养“懂科技、懂产业、懂资本、懂市场、懂管理”的复合型科技产业组织“五懂”人才。

  不仅是中科大,还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慢慢的变多的知名高校院所来安徽设立研发机构,毕业生来安徽创业发展。慢慢的变多的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实现产业化、商业化。目前,安徽拥有科创板上市公司23家,总数居全国第六位。

  近日,安徽企业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宣布:细致划分领域的类ChatGPT技术将于5月落地。这家从安徽创新生态中成长起来的企业,在全球多个人工智能技术比赛中夺魁。

  以科大讯飞为龙头,安徽诞生了全国首个定位于智能语音和AI领域的国家级产业基地——“中国声谷”,形成从基础研究、研发技术、平台支撑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语音及AI产业链,连续五年产值增长率和公司数增长率超30%。如今,谷内企业已超过千家,年产值超千亿元。

  营造有利于科技成果有效转化的创新生态,安徽致力于让“顶天立地”的高科技转化为“铺天盖地”的生产力。除了声谷,安徽还有以科创聚集形成的环境谷、健康谷、显示谷……

  在芜湖市奇瑞汽车智能网联超级工厂焊装车间,一台台工业机器人有条不紊地工作,平均每1.5分钟就有一台新车下线。今年一季度,奇瑞集团销售汽车33万辆,同比增长44.1%,创下历史新高。

  合肥市长丰县下塘镇有一条比亚迪大道,一年多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地,如今现代化厂房拔地而起,建成3个年产值百亿元的新能源汽车项目。

  科创驱动,引领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截至2022年,安徽新能源汽车产量超52.7万辆,集成电路产业营业收入突破500亿元,新型显示产业实现“从沙子到整机”整体布局、全球20%的液晶显示屏在安徽生产,AI产业可穿戴智能设备出货量全球第一。

  一个更高志向的“谷”——“科大硅谷”正在加快建设中,安徽省提出要将“科大硅谷”建成全国科技体制创新的标杆,打造全世界创新中心。

  “‘科大硅谷’是一个开放的概念。”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徐志说,这里将聚焦创新成果转化、创新企业孵化、创新生态优化,以中科大作为标识,吸引和号召更多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校友、科研人员来创新创业。“科大硅谷”招聘30名管理等领域人才的启事,最终吸引了全球2000多人报名。

  打造“科大硅谷”全世界创新中心有着坚实的教育、科技、人才基础,也将为安徽的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供更为磅礴的创新动力。在安徽,去年平均每天净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近11家、全年净增约3900家,总量超过1.5万家。过去5年,全省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由24.7%提高到41.6%。

  安徽省委主要负责同志说,当前安徽正处在厚积薄发、大有可为的上升期、关键期,在新征程上,安徽将坚定不移下好创新先手棋,在国家科学技术创新格局中勇担第一方阵使命,为国家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安徽贡献。

  2020年4月1日,中安创谷科技园一期正式开园。3年来,安徽省投资集团旗下中安创谷公司始终秉承“用心赋能科创”的初心,帮助一个个科创企业从种子和幼苗成长为一片生机勃勃的产业森林,一个个“种子选手”,加速驱驰在各个细分赛道。

  截至目前,中安创谷科技园一、二期已累计引入417家企业,其中上市公司或其子公司26家、380家初创及高成长企业(其中合肥高新区上市后备企业37家),并引入欧美同学会长三角海创中心、西交大孵化器、浙大孵化器等7家孵化载体,以及4家新型研发机构。2022年园区入驻企业产值147亿元,纳税4.68亿元。

  在不接触实物的情况下,用户点击空中屏幕,就可以完成挂号、缴费、打印等多功能自助服务的一系列操控。今年2月24日,“2022中华医院信息网络大会暨中国医疗信息技术展览”在深圳举行。东超科技携多款明星产品亮相大会,全方位展示了“可交互空中成像”技术在公共卫生和医疗信息化领域的系统解决方案。

  6年前,中科大学生韩东成、范超怀揣“空中成像”技术和18万元启动资金开始创业,但是钱很快就用完了。“一个企业在创业期间遇到的所有困难,我们几乎都遇到了。”公司副总经理朱永志和记者说。2020年,在中安创谷的牵线搭桥下,东超科技拿到了中安创谷公司股东单位省高新司旗下量子基金等资本融资,“这笔钱解了燃眉之急,企业能将产品量产,我们有了继续走下去的底气。”朱永志说。

  中安创谷还给东超科技的产品提供了多个展示平台。“我们产出的‘无接触电梯控制终端’,最先应用在了安徽省投资集团和合肥高新区管委会的大楼里,产品就有了看得见摸得着的样板,很快就能吸引客户的兴趣。”

  2021年4月,东超科技荣获2020年安徽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并入驻中安创谷,目前公司二期生产基地已经投产。此公司,成长为安徽非接触式智慧医疗开创者和医疗信息化行业新锐企业。

  在中安创谷,像东超科技这样的公司并非个例。“我们做过调研,发现勇于探索商业模式的公司都会存在起步初期的难题。” 中安创谷公司负责的人介绍说。为了发挥“金融活水”作用,中安创谷近年来努力运营基金大厦,打造基金集聚,截至目前,仅2万平方米的大厦已引入各类股权互助基金141只,基金管理公司72家,认缴资金总规模近2000亿元,大厦已累计完成对外投资项目863个,协议投资总额416.67亿元,成为国内单体基金集聚度最高的楼。

  同时,为打通产业和资本的对接渠道,中安创谷公司还在园区设立全球路演中心和资本链客厅,落地长三角长期资金市场合肥分中心,组织并且开展双创大赛、创谷汇高端路演、海外项目资本对接会、跨境路演等项目资本对接品牌活动。截至目前,已累计组织390余场,促成292个项目融资约88.83亿元。

  “用心赋能科创”,中安创谷公司在成立之初就提出了这样的服务理念。“用心”两字体现在啥地方?答案在企业心里,最为生动清晰。

  安徽嘉和美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是北京嘉和美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2022年5月入驻园区。申请医疗器械注册证正常需一年时间。“去年8月申请,今年3月5日就批下来了,只用了7个月的时间。”公司销售经理张中东和记者说,办医疗器械注册证要提交各种资料,在园区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所有材料在网上一次提交完成。注册证办下来后,中安创谷又主动告知公司能够享受哪些优惠政策,同时积极牵线搭桥,介绍园区内相关企业与他们在业务上对接合作。

  北方雷科(安徽)科技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和记者说,园区对待入驻企业的“三个马上”“两个永远”最打动他们:“马上关注,马上响应,马上处理;永远都不可能推诿,永远站在企业的角度帮企业考虑问题。他们的确做得挺好。”

  园区欧美同学会长三角海创中心入驻企业合肥锐视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杨义瑞给记者说了一个事例。这家企业从事高端医学影像和放射治疗研发技术,入驻之初只有办公场地,缺乏合乎条件的实验室场地,研发工作一度无法开展。“这个场地要求比较苛刻,不能离研发地点太远,同时由于有放射性,需要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公司跑了很多地方,都没找到比较合适的地点,严重影响工作进度。”

  海创中心的运营负责人了解后,积极帮企业研究解决方案,联系考察场地,中安创谷公司负责人第一时间亲自协调,终于找到了一块合适的地方用于实验。现在锐视公司已经生产出了全球首台套动物影像和精准生物辐照产品,因其优异的性能,刚完成产品化,即获得上海、广州知名高校和医院用户的销售订单。

  2022年6月20日,园区入驻企业安徽中科新源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与安徽金屹能源发展有限公司举行产业合作签约仪式,在半导体温控设备特种电源研发生产领域携手“联姻”。这是中安创谷公司帮助科创企业打造完整“生态链”的一次生动示范。

  2022年4月,中安创谷公司客户服务人员走访企业时,中科新源创始人兼CEO熊绎提到,其核心产品半导体热电控温系统要使用的特种电源主要是依靠进口,成本比较高,且疫情导致特种电源供应存在一定短缺,对公司的生产经营带来较大不利影响。而园区另一家企业金屹能源正有计划拓展半导体设备领域的特种电源市场,经中安创谷公司牵线搭桥,两家企业于第二天便进行对接,商谈供需合作。经过双方研发技术人员一个多月的密切协作,最终就特种电源研制和采购达成合作意向。

  2022年5月,中安创谷公司客户服务人员在走访微纳感知时,公司创始人李志华提到正在进军新能源汽车领域,主要瞄准电池安全和智能驾舱,相关这类的产品需要搭载车规级MCU,由于中美外部贸易关系摩擦,国内MCU上游供货相当紧张。园区另一家企业智芯半导体聚焦车规级MCU产品已经多年,手上有多款不同阶位的MCU产品,中安创谷公司再次牵线,两家企业对接商谈,达成合作意向,已签订相关协议并完成样品验证。

  “我们入驻中安创谷,不仅是看中了园区优美的办公环境,更是看中了这里有一批与空天信息上下游有关的企业,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企业减少相关成本,更快更深地在合肥扎根。”航天宏图(安徽)首席技术官赵麒龙也向记者表达了相似的观点。

  构建涵盖公司发展全要素的孵化服务体系,搭建“七位一体”服务平台,设立科创服务中心,开设海创讲堂、私募股权研修班,举办创谷成长营、园区企业集中招聘会……园区的一条条服务措施精准解决了科创企业在创业道路上所遇到的痛点难点,为的是让创业者“心无旁骛”专注于做研发、做产品、拓市场,为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育种育苗”“植树造林”。

  给创新创业创造以更好的机制环境,就能推动更多的科创企业破壳、发育、壮大。中安创谷科技园全部建成后,将形成千亿产业园区,孵化项目超2000个,吸纳创业就业人群超5万人,成为科创人才荟萃、科创资本汇聚、科创成果涌流、科创产业集聚、“科产城”融合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际科创社区,形成一片资本、产业、创新、人才、技术等融合发展的“创新森林”。

推荐资讯